第220章 杨轩:廷益?_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
顶点小说 > 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> 第220章 杨轩:廷益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20章 杨轩:廷益?

  第220章杨轩:廷益?

  礼部贡院。

  随着参加会试的学子进入,此处已经戒严,任何人不得出入。

  学子们按照抽到的序号,找到对应的房间,等待考官发放试卷。

  贡院的环境并不好,考试所在的房间狭小。

  但,十年寒窗苦读,没有人会对此有怨言。

  他们都期待着自己能够上榜,进入官场,走上人生巅峰。

  很快,试卷就发放了下来。

  拿到考卷的学子,看着上面的试题,有人直接落笔,胸有成竹,有人眉头紧锁,满面愁容。

  差别,在这一刻已经拉开了。

  九天六晚后,会试结束,接下来就是等待着放榜了。

  (会试一共三场,每场三天两晚)

  而在放榜之前,一直精神紧绷的学子们自然是要放松一下了。

  各种娱乐场所、酒楼,人满为患。

  而商家们也非常欢迎这些学子,要么主动免除花费,要么送上银子,因为这些学子给他们带来的收益,远超他们所付出的。

  一处酒楼,浙//江学子正在此相聚。

  他们推杯换盏,讨论着考题。

  这一点,好像从古至今都未变过。

  “此次会试的试题,对我的而言,难度不小,但对廷益来说,不过尔尔。”

  “廷益,必然榜上有名。”

  有学子开始把话题转移到了于谦的身上。

  于谦在当地颇有名气,知道他的人并不少。

  而其为人和品行,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和尊重。

  “放榜之前,一切还未可知。”

  “也许诸位的名字就在榜上呢!”

  于谦赶忙谦虚道。

  为人处事,他也不是一窍不通。

  毕竟他爷爷,可是洪武一朝的官员,而且还能安稳致仕。

  这要是没有本事,说出去谁信啊!

  于谦自然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。

  “哈哈,廷益太谦虚了!”

  ……

  今儿个晴空万里,太阳高照,气温也不低。

  杨轩带着家人出门逛街,看看热闹。

  毕竟,像这样的热闹,三年才有一次。

  几人走在街上,看到来自各地的学子,时不时的评价一下。

  感觉自己考得不错的,自然是志得意满。

  感觉考得差的,已经在思考要不要提前回去了,反正放榜的时候,上面也不会有自己的名字。

  人生百态,莫不如是。

  临近中午,杨轩和安庆他们找了一个酒楼,准备随便吃点,垫垫肚子。

  这个时候酒楼人满为患,杨轩加了钱才要到一个雅间。

  “奸商,真黑!”

  安庆坐下后,不满道。

  “这个时候都是这样,不用放在心上。”

  “这也是迁都后的第一次科举,热闹一点,挺好。”

  杨轩笑呵呵的说道,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
  北方的经济本就比不过南方,毕竟大明的经济中心在南方。

  不过,借助科举,带动一下北方的经济发展,也是不错的。

  迁都的作用,这就已经开始体现了。

  “你啊,就知道跟我说这些大道理,在你眼里,我就是那般不讲理的人?”

  听到杨轩的话,安庆没好气道。

  “我的错我的错,还请夫人不要放在心上。”杨轩赶紧认错道歉。

  “行了,我原谅你了。”

  安庆无语道。

  “多谢夫人!”

  杨轩笑嘻嘻道。

  “没皮没脸,真是拿你没办法。”

  “谢谢夸奖。”杨轩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

  惹的安庆翻了好几个白眼。

 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,酒楼的小二也将杨轩他们点的酒菜送了上来。

  “吃菜吃菜,等凉了就不好吃了。”

  杨轩给安庆和秀禾夹菜,等会儿吃饱喝足了,还要继续逛呢!

  菜品丰盛,几乎每一样杨轩都点了。

  他不差钱,也不怕浪费,而且他还怕就这点不够吃呢。

  毕竟他的胃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

  “这酒楼的饭菜,味道还不错,你们两个多吃点。”

  杨轩说着,又给安庆和秀禾夹菜。

  就在他们大快朵颐的时候,外面的声音也传进了雅间。

  酒楼的建筑都是木质的,隔音效果也就一般,聊胜于无。

  若是说话的声音小的话,自然不会传出去,反之,就算隔着房间,依然能听到。

  尤其是对杨轩这种五感六觉远超普通人的人来说,更为清晰。

  “你们都听说了没有,陛下又要兴师北伐了。”有人声音略微压低,神秘兮兮的说道。

  “怎么没有,我们来京师的路上,还遇到了奉调令南京集结的军队。”又有人回应。

  “据说这次还是和前几次一样,要发兵五十万。”前面说话的那人再次说道。

  “嘶!五十万大军,这得花费多少啊?”

  “朝廷就算再富裕,也经不起这么挥霍吧?”有人倒吸一口凉气,发出担忧。

  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陛下为什么要北伐?谁能解释一下?”有不知情者发出疑问。

  “据说是去年初冬,鞑靼袭击了兴和所,等援军赶到的时候,兴和所上下无一活口,只留下了一地的废墟。”

  “陛下听闻,龙颜大怒,誓要报此仇。”

  有人知道一些内情,主动解释。

  “陛下的决定没错,这个仇必须报,让那些蛮夷知道,我大明不是好惹的。”

  说出这话的自然是热血的年轻人,他们没有被官场污染过,还是一腔热血。

  “兴和所我听说过,规模并不大,鞑靼袭击,固然让人愤怒,但发兵五十万,花费无数钱粮,只为报仇,值吗?”

  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。

  在其看来,一个小小的兴和所而已,这点损失,对大明来说,微不足道。

  兴兵五十万,只为了报仇,实属不智。

  虽然没有明说,但大家都听出来了,这里毕竟是京师,说话还是要注意一下的。

  “值!”这时,一个坚定的声音响了起来。

  “廷益,你有何见解?”

  “外敌入侵,若是不反击,他们只会变本加厉。”

  “必须狠狠的反击,才能让他们收敛,畏惧。”

  “但,方才这位兄台说的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”

  “我大明军队,武德充沛,战无不胜,五十万大军出征,耗费巨大,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。”

  “若是地方出现灾害,朝廷拿什么来赈灾?百姓怎么办?”

  “依我看,只需派遣一名大将,率精锐骑兵出征便足矣。”

  “根本用不着陛下御驾亲征。”

  “说到底,陛下有些好大喜功了,自古以来,人一老就容易犯错,当今陛下也是如此。”

  “若有机会面圣,我一定要当面谏言,请陛下收敛好战之心。”

  “廷益,你喝多了。”聚会的同乡也是被这大胆的发言,吓了一大跳。

  要知道,这里可是京师啊,谁也不知道锦衣卫的探子会在什么地方。

  而且听说陛下还成立了一个东厂,性质和锦衣卫差不多,现在势头正盛呢。

  若是让这些话传到陛下的耳中,他们在场的这些人,怕是都逃不了。

  “我没喝多,陛下好大喜功,劳民伤财,这是事实。”

  “光是这一座北//京城,就修了十几年,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,何止百万。”

  “若非朝中还有能臣干吏,没让国家财政出现问题,怕是我等再来的路上,看到的就是遍地的饥民了。”

  听着于谦这些大逆不道的话,在场的同乡有一个算一个,皆是头皮发麻。

  恨不得张嘴问候于谦的家人。

  特娘的,这厮喝点酒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,这些话也是他能说的?

  同时,他们心中也是后悔不已,早知道,今天就不来走这一遭了。

  而在雅间中的杨轩自然是听到了这些话,心中不由对那个叫廷益的年轻人升起了好奇心。

  秀禾好像知道杨轩在想什么,主动起身去到外面看了看。

  “老爷,是几个喝醉酒的学子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7tyc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57tyc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